到2022年,廈門將擁有一條島內至翔安的新通道—————廈門第二東通道,它將以橋梁方式跨越廈門東海域。
作為省、市重點工程項目,廈門第二東通道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未來,它將成為繼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第二西通道(在建)之后的第7條進出島通道。據悉,廈門第二東通道全長約12.37公里,截至目前,島內側完成施工圍擋約8560米,苗木遷改約4500株;翔安側完成施工圍擋3600米,遷改給水管600米;海上鋼棧橋共完成970米,海上鉆孔平臺完成6個,4個標段建設已“全面開花”。
現場:旋挖鉆機正在施工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枋鐘路的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A2標段,現場旋挖鉆機和互通樁機正在施工,空地上一節節圓形的鋼管堆成了一座“小山堆”。
這些鋼管是做什么用的呢?記者看到,鋼管內外涂上了不同顏色的涂層,它是廈門第二東通道海域段施工必不可少的配件———鋼管復合樁。考慮到施工的便捷性和經濟性,淺海區利用鋼棧橋服務施工,深海區將搭設海上工作平臺,這些鋼管復合樁打入海底后,起到對平臺的支撐作用。
“鋼管復合樁在廈門橋梁施工中首次使用,防腐可以達到120年。”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標段經理張俊波介紹,它可以有效阻隔海水對于混凝土的侵蝕,同時也承擔了一部分橋梁的重量。
進展:海上鋼棧橋共完成970米
按計劃,第二東通道分為4個標段建設,本島段和翔安段會先進行交通導改,跨海段先進行構建預制和海上鋼棧橋施工。本島段以隧道方式下穿現有枋鐘路,連接廈門第二西通道。在張俊波看來,由于隧道采用明挖的方式,最大難點在于交通導改、管線遷移、苗木遷移等工作。
在海域段內,橋梁建設對標港珠澳大橋。張俊波介紹,橋梁采用的是預制拼裝工藝,有點像“搭積木”,即橋梁下部結構采用工廠預制、拼裝方案,上部結構采用工廠預制拼裝、大節段吊裝施工方案。此種工藝可降低風險,縮短工期,但同時對施工的精度和工藝要求更高。據悉,預制場設在翔安段內,已完成碎石樁6.5萬延米,而海上鋼棧橋也已完成了970米。
“以前廈門橋梁建設多是‘弧度美’,而第二東通道是‘線條美。’”張俊波說,全橋采用多面棱體“隱形戰機”的設計,其不僅設計簡約,多面棱體結構可以分散風力,就如同隱形戰機利用外形隱身技術避開雷達信號一樣。
意義: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按計劃,廈門第二東通道的建設工期在3.5年,2022年建成通車,其是廈門市城市道路交通網絡布局中本島與大陸腹地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廈門市進出島交通網絡規劃中重要的跨海通道之一。
作為廈門“兩環八射”快速路網中“內環”的一部分(內環為馬青路—新陽大橋—杏濱路—集杏海堤—跨東海域通道—濱海東大道—第二東西通道),廈門第二東通道建成之后,將進一步縮小島內外差距,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完善海西經濟區路網和廈門市城市路網,對構建我國東南沿海和海峽西岸綜合運輸樞紐,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項目介紹
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西起枋鐘路與金尚路交叉口,接在建第二西通道本島連接線,以隧道方式下穿現有枋鐘路,向東以橋梁方式跨廈門東海域,終于翔安大道,接已建翔安南路劉五店互通,全線在環島東路、濱海東大道、翔安西路、劉五店4處設置互通。
路線全長約12.371公里。其中:本島段長約3.1公里,為雙向6車道明挖隧道;跨海段橋梁長約4.5公里,雙向8車道;翔安段橋梁長約4.8公里,雙向6車道。項目主線采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輔道采用城市主干路標準建設,建設工期3.5年。(記者 雷妤 通訊員 蘇富強)